賣身葬父石雕,二十四孝石雕
名稱:賣身葬父石雕,二十四孝石雕
材質(zhì):大理石
安裝位置:適合安裝在公園
東漢時期千乘(今山東高青縣北)人,少年喪母,因避兵亂遷居安陸(今屬湖北)。其后父親亡故,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,換取喪葬費用。
董永,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(今山東高青縣北)人,少年喪母,因避兵亂遷居安陸(今屬湖北)。其后父親亡故,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,換取喪葬費用1。上工路上,于槐蔭下遇一女子,自言無家可歸,二人結為夫婦。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,為董永抵債贖身,返家途中,行至槐蔭,女子告訴董永:自己是天帝之女,奉命幫助董永還債。言畢凌空而去。
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,在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 中,似以愛情傳說色彩更濃,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、牛郎與織女的故事、劉彥昌與華山三圣母的故事等,同屬于中華愛情故事中感天動地的精品力作。如今,年輕人對他更多成為敬拜,是因他對仙妻的貞,而七仙女為什么會對一個窮書生情有獨鐘,則是因為董永對父母的孝,這點似正被這個故事中愛情的光芒所淡化和掩蓋。據(jù)說在中國,有好幾個地方都在爭著當董大孝子的老家,我知道的就有山東高青縣、湖北的孝感市、江蘇的丹陽市。其實啊,我說都別爭,本來這個故事就是個神話,發(fā)生地在中國,屬于每一個中國人、每一寸中國的土地。董永是個讀書人,固守著貧窮,盡著一個窮書生所能盡到的孝道方式,其中多少有文人加工的理想主義色彩。古代的文人,大多除了會舞文弄墨外,別無長處。因此生計成了他們最大的心病。而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”,一是說現(xiàn)實中窮苦布衣可以通過讀書考舉,一日得中,富貴花開,從此不再為生計所愁;二是說理想中或干脆說幻想中、夢想中,那些總想一日得中的書生們一種自慰自安吧。董永讀書能讀到賣身葬父的地步,不知道這書還有何等的用途,且不如早早扔了書卷,學那先前的老萊子也好,楊乞也好,總不至于到了賣身的田地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