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地公和土地廟在古代的發(fā)展
土地公是天上諸神當(dāng)中排名最末的一位神仙,他不但地位卑微,而且形象丑陋,一頭白發(fā),頭大腳小,身體短銼,一副邋里邋遢的形像,諸天神沒有一個瞧得起它。雖然他形象不佳,但心地善良,大事小情有求必應(yīng),長期扎根在農(nóng)村,為民消災(zāi)除害,保一方平安,深得黎民百姓的信任和愛戴,許多村村口、樹下、田頭、橋頭都有“社公”的建筑,足以說明這一點。民間對土地神的信仰來源于古人對土地的崇拜,這種信仰自遠古時代就已經(jīng)開始,當(dāng)時的人們將這種專司土地管理的神稱為社神。社神相比后來的土地神是地位極為顯赫的大神,在古代的諸多典籍中都留有表達崇拜社神的言語。社神到了漢朝逐漸轉(zhuǎn)化為土地神,到了明朝人們對土地神的信仰達到了頂峰,土地神也不再是“獨身一人”,人們還為他配上了土地婆。
盡管傳說土地爺來源于周、漢兩朝,但那時的土地廟詞都是官方建造的,前來祭祀的都是朝廷要員和達官貴族們,缺少了平民的參與,也就那么興盛,直到明朝皇帝朱元璋,因他出身貧寒,曾出生于土地廟內(nèi),并在土地廟里生活過的緣故,對土地廟感情深厚,情有獨鐘,遂下令全國建造土地廟,故此,全國各地紛紛筑祠建廟,所以出現(xiàn)了凡有是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廟的建筑盛況,因為鄉(xiāng)村農(nóng)民資金短缺,土地廟也都不大,小的只有二個平方左右,磚瓦結(jié)構(gòu),更有甚者,只用三塊亂石壘起,盡管土地廟建造簡陋,有道是:“山不在高有仙則靈”,簡陋的土地廟并未減少善男善女祭祀的熱情,他們每月初二,十六和逢年過節(jié),都要進廟點得祭拜,樂此不疲,香火相當(dāng)?shù)赝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