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雕觀音,寺廟立式觀音像
名稱:石雕觀音,寺廟立式觀音像
材質(zhì):大理石
安裝位置:適合安裝在寺廟
石雕觀音是雕刻藝術(shù)種類的其中一種,中國制作佛像雕塑常用來放在寺廟中供奉。石雕觀音的形體、容貌和姿儀皆祥和、寧靜、端祥、莊嚴。中國古代佛像雕塑可以影響人的觀念,佛像雕塑的神奇力量就在于此。佛像雕塑常用材料有:泥、銅、木料、石料等,佛像雕塑是供人們拜祭的大型佛像,因此建造古代佛像雕塑需要用大理石雕塑成石雕佛像,使觀音雕塑經(jīng)久不衰,不易風化,耐腐蝕,保存時間長等特點?,F(xiàn)今,常用下列石材雕塑石雕佛像:青石觀音雕塑、銹石觀音雕塑、麻石觀音雕塑、漢白玉觀音雕塑等等。
石雕觀音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,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佛經(jīng)上說,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(xiàn)化,他在無量國土中,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。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(guān)系。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,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,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,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。
正因為觀音普遍地受到廣泛歡迎,中國民間也就出現(xiàn)了以石雕觀音為題材的小說,最有名的便是一部《觀音得道》又名《大香山》的傳奇小說。這部小說的內(nèi)容是,有一位妙莊王,生了三位公主,大公主愛文才,招了一個文駙馬,二公主愛武才,招了一個武駙馬,三公主妙善愛修行學佛,仁孝貞潔,慈悲愛物,舍己為人,后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。這個故事并不為正統(tǒng)佛教典籍所載,也不被佛教所承認。妙善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師《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》,其中提到他曾經(jīng)聽說觀音過去是妙善公主?!堵∨d佛教編年通論》卷13完整記載了這一傳說。
石雕觀音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,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,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,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。而且,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(yīng)眾生的要求,對不同的眾生,便現(xiàn)化不同的身相,說不同的法門。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,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。在中國的江、浙、閩、廣、臺灣以及南洋華僑間,觀音信仰極為普及,所謂家家阿彌陀,戶戶觀世音。浙江的舟山群島,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(yīng)化的道場。
觀世音傳入中國大約是魏晉時期,觀音菩薩是隨著魏晉時期凈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。凈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即西方極樂世界。魏晉時期社會的動亂是造成這種信仰盛行的社會現(xiàn)實根源。哀鴻遍野、苦難深重的動亂社會,更促使人們信崇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。在印度佛教龐大的佛菩薩王國里,中國民眾很快選擇了觀音菩薩,原因無他,就是因為廣大民眾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、解民于倒懸的救世主。在頻生的天災(zāi)人禍面前,束手無策、陷于失望甚至絕望境地的平民百姓,需要這樣的救世主。
中國民眾接受印度的佛菩薩卻又并非全部照搬,而是改造為中國菩薩。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(fā)展,印度的石雕觀音形象逐漸發(fā)生重大變化。這個變化就是,觀音入主中國初期,觀音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。中國早期觀音造像,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,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象出現(xiàn),嘴唇上還有兩撇小胡子。后來,特別是唐宋以后,觀音完全變?yōu)榕兴_,而且是非常秀美嫵媚的女菩薩。
個人在家庭供養(yǎng)石雕觀世音,需要舉行開光儀式,只要以虔誠心、恭敬心將圣像安置供奉,然后以香、花、水果等供品供養(yǎng),日日不輟,使其保持新鮮、整齊、清潔,就能顯出圣像所在的神圣氣氛,藉此以引發(fā)修行者的道心。